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,專家提醒,“宅人族”可能退化基本社交技能,甚至會患上“電腦自閉”,導致心理障礙...
七成網友認為自己很“宅”,22.41%的網友最長一周“宅”在家中,癡迷于網絡游戲和虛擬世界,不愿意多與陌生人接觸,不愛結識新朋友……一項調查顯示,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宅男、宅女因為過分依賴網絡所形成的虛擬世界,正逐漸脫離現實世界,甚至出現新型“自閉”。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癥日,專家提醒,“宅人族”可能退化基本社交技能,甚至會患上“電腦自閉”,導致心理障礙。
現象一:資深宅女電腦做伴誘發“自閉”
SOHO一族宋小姐是位典型的“資深宅女”。現年26歲的她“宅齡”已有4年。她告訴記者:“我本身就是個懶人,懶得出去買吃的,懶得逛街置衣,懶得運動,懶得和朋友K歌泡吧,有時甚至懶得說話……所以,大學畢業后,就選擇了可以不用出門的工作——SOHO一族”
宋小姐自認為,只要有了電腦和網絡、電視和音箱,就不需要理由出門了。她的作息是:每天睡到10點起床,穿著睡衣打開電腦,上淘寶把看中的衣服買下來,再去零食店看有什么新貨,上網看個新電影,通過網絡把訂閱的全世界報紙、博客讀一遍;中午電話叫個外賣;下午再工作,晚飯同樣也靠外賣解決。用她的話來說:能不出門就不出門,即使出門了,活動范圍也在半徑2公里內,還能節省車費和精力。
[專家點評]部分“宅人族”是逃避壓力
隨著現代網絡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對網絡的依賴。不少年輕白領白天精明能干、絞盡腦汁、疲于奔命,但夜晚或節假日足不出戶,懶得像貓,獨享一方“宅人”天地。 “宅男宅女”下意識地逃避人際交往,把從外界感受到的壓力在內心世界緩解,也是他們自我保護、應對壓力的一種逃避方法,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新型自閉的體現。針對部分 “宅人族”現狀,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提醒,長期沉迷于網絡的虛擬世界,往往會脫離現實生活。長期缺乏與人交往,會導致基本社交技能的退化。宅男宅女還應多出去走走,在不斷與人交往過程中提升自信,認識到自我存在的地位和價值。
現象二:職場壓力導致“辦公室自閉”
28歲的張先生是IT程序設計員,他每天大約有18小時對著電腦。一到周末更是廢寢忘食,眼睛幾乎不離屏幕,激戰24小時也是家常便飯。張先生說:“我是個比較沉默的人,在公司也經常被忽略,同事聚會我去過1次,感覺很沒勁,就再也沒去過。和同事也沒什么特別的往來,我和他們不知道說什么,所以我平時晚上和雙休日只能和電腦為伍,打打電腦游戲也不錯。我在游戲里可厲害了,游戲中的世界比現實世界有意思多了。我一打游戲,有時一天都不用說一句話。 ”
雖然他在公司經常被冷落,但在網上,卻獨領風騷,用MSN和QQ與朋友交流,在QQ里更是有無數紅顏知己。
[專家點評]:“宅人族”易變成社交缺失族
很多像張先生這樣的IT男,平時都忙于工作,人際交往的圈子又狹窄,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甚至都用MSN交流,也不會面對面的說話。這樣的溝通方式雖然便捷,但是反而讓很多年輕人的心理在虛擬世界中日益封閉,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能力大大退化。與人交往時,出現恐懼、自卑、害羞、封閉心理,寧愿縮在自己的“殼”里,慢慢變成了社交缺失人群。
現象三:整天泡網吧患上“電腦自閉”
初二生小天 (化名)原本品學兼優,是老師和同學眼中絕對的優秀生。“自從迷上了網絡,他好像變了一個人,說話少了,成績直線下降,整天泡在網吧里,甚至最后發展到逃課、夜不歸宿。小天媽媽焦急地說:他每天對著電腦,也不出門,一整天可以不說一句話!
記者發現,不少像小天這樣的高中生上網成癮,由于自控力差,甚至容易被網上形形色色的圖片或游戲吸引,面對網上新奇、刺激信息又難以分辨優劣,沉溺于其中。再加上缺乏家長或老師的合理指引,不少學生更是把網絡當成游戲場,成為他們逃避現實壓力和尋求刺激的地方。
[專家點評]:內向者更易患“電腦自閉”
通常容易陷入網絡的人內向、敏感、自卑,現實中與人建立起來的聯系不足以滿足他們正常的情感需求。但網絡的虛擬性使他們不必擔心自己被拒絕,反而能更輕松地與人交流,這種輕松的感覺一方面讓他們在網上與人交往的能力進一步加強,在網上自我感覺更為良好,另一方面也愈發強化了他們對網絡的依賴。許多獨生子女本來就比較缺乏與他人溝通的機會,如果再沉迷于網絡,就會使他們減少和人交流的愿望,甚至會患上“電腦自閉”,導致心理障礙。
記者調查:多數宅人認為自己過分依賴網絡
針對宅男、宅女的調查,共有1876名網友參加。超過七成網友都認為自己很 “宅”,近四成表示自己最長2天足不出戶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22.41%的網友一周以上 “宅”在家中,除了吃飯,幾乎都對著電腦。超過七成網友表示,一天平均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,更有23.37%的網友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。超過半數認為自己對網絡已有一定依賴,或已沉迷于其中。
雖然有36.23%的網友認為,“宅”在家中讓自己有了更多休息時間,但34.79%的網友也承認,“宅”生活讓他們失去了不少社交機會,也許對人際交往和工作產生一定影響。此外,更需引起重視的是,近兩成網友表示,“宅”讓他們性格變得自閉抑郁,不善與人交往,超過10%的網友認為自己變得害怕接觸人群。
專家說法:急需樹立自我認同感
對于宅男、宅女出現的社交障礙、自閉情緒該如何調節?他們中有一些人之所以逃避社交、自我封閉,關鍵是沒有確立自己的社會認同感。他們更需要家人、朋友的理解和支援,得到更多關注和肯定。葉斌主任建議,應鼓勵宅男、宅女逐漸接觸社會,慢慢適應環境。不妨鼓勵他們多和好朋友交流、溝通,并慢慢接觸新環境,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愉悅。
不盲目跟風“御宅”時尚
80后的年輕人大都是獨生子女,他們自信、有個性、崇尚新事物,模仿欲望也很強,他們之間互相模仿,互相影響,把窩在家里的“御宅”生活理解成一種時尚,紛紛跟風效仿。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徐一峰教授認為,要想改變宅男宅女的“御宅觀”,不盲目跟風,首先要認清網絡本質,劃清現實與虛擬的界限,持之有度。同時試著降低對自己的要求,學會容忍自己與別人的不完美。多參加戶外運動和活動,多培養興趣愛好,增加自己在現實世界中與人的交流機會;職場新人還可主動多參加各種活動,積極使自己融入團隊,多關注同事間的聊天內容,和同事培育共同語言。
家長勿忙給孩子“貼標簽”
無論是家庭教育,還是社會教育,都應給孩子寬闊的發展空間,并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。一旦孩子真的有了網癮,不要把他當成一個醫學上的治療對象。現在有很多所謂的專家,治療網癮只會給孩子貼標簽,什么狂躁癥、自閉癥、抑郁癥、社交恐懼癥等。這其實并不恰當,不斷指責孩子 “不上進”、“貪玩”、“上網成癮”等,只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,此時家長應把教訓的口氣換一換,嘗試換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交談,逐步把孩子引導出網癮誤區。
另外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,家長本身要保持良好心態。作為家長,應相對理性些,不能跟孩子一樣動不動就煩,學習用開朗的心態去感染、引導孩子健康成長。家長可通過一些話題和子女建立溝通,安排家庭活動強迫他們遠離網絡,為他們安排一些事情做,與外界接觸并互動,讓他們沒時間“賴”在家里。
相關鏈接:你有宅男宅女自閉傾向嗎
1、你屬于宅男或宅女嗎?
A、是:72.25% 其中:男49.74% 2、女 50.27%
B、不是:27.76%
2、你最長一次待在家里不出門多長時間?
A、1天 20.07% B、2天36.98% C、5天 16.56% D、一周以上 22.41%
3、你平時每天上網時間大概多久?
A、1至3個小時 25.46% B、3至5小時 27.07% C、5至8小時 24.12% D、8小 時 以 上23.37%
4、平時生活中,你對上網的依賴程度
A、很輕,只是為了娛樂放松28.26%
B、更多是因為工作學習需要 18.87%
C、有一定的依賴,過一段時間就會上一次 30.28%
D、相當沉迷,一兩天不上網就會感覺異樣 22.25%
5、對于網上交友你有什么看法
A、很好的方式 13.08% B、無所謂 44.65% C、虛擬的不可信任 42.29%
6、你認為“宅”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影響
A、更多休息時間 36.23%B、社交時間少了 34.79% C、害怕接觸人群 10.51% D、性格變得自閉抑郁 18.49%。
上一篇:沒有了